close
「從小對自己的文化認同,才能記住自己是誰」。從農婦變成擁有保母和族語證照的幼兒園老師,台灣至善基金會培育的3位台灣泰雅族部落媽媽把原住民文化納入幼兒教材,帶著孩子在生活中學習,近日還到中國雲南,和同樣受主流文化衝擊的少數民族分享獨特的教學模式。

10年前因為艾利風災,新竹尖石後山的養老部落道路毀損,原本以務農維生的部落媽媽只好邊學手工藝、邊帶孩子,為了讓媽媽們可以安心工作,至善基金會在養老部落成立了第一間幼兒照顧中心,並請幼教專家蔡延治展開一系列的培訓課程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部落媽媽何淑雲分享說,一開始接受培訓時,部落生活中的大小事對她們而言早已習慣,總是覺得「這些有什麼好教給孩子的?」但老師蔡延治認為,傳統文化是祖先留下來的生活智慧,若是部落媽媽不把原住民的傳統文化納入幼兒教育的課程中,文化就無法從小傳承下去。

於是3位部落媽媽何淑雲、羅蘋萍、游素美開始從生活中找尋教材,她們把部落傳說以戲劇的方式演給孩子看,讓他們了解部落歷史;把紋面、編織等泰雅族特色融入幼兒教材中,帶著孩子編織竹籃、畫紋面貼紙,並解說文化的意義,還教孩子做弓箭和陷阱的技術,讓孩子在玩樂中學到這些快要失傳、屬於族人獨有的智慧。

羅蘋萍說,希望讓孩子們認識自己,並以自身文化為傲,「認識自己的文化後,才能記得住自己家鄉。」

今年她們與至善基金會一起前往中國雲南省,以編織、紋面和陷阱三套教材,與當地幼兒園的老師教學交流,多所幼兒園長看完示範教學後,才想到納西族也有編織藝術、也會做陷阱,只是過去從來沒有想到可以將此納入課程,開啟了中國幼兒園對於融入民族特色的想像。

未來部落媽媽將成為種子教師,到各地分享教學經驗,甚至到各大學的幼教系分享如何將多元文化納入幼兒教育中,讓少數民族的孩子從小能找到自我認同並快樂學習。

(中國時報)

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;

}



momo購物網折價券
arrow
arrow

    longclark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